近日,前国脚徐亮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他直指国足薪资的真实面貌。很多球迷在看到球员年薪500万时,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这样的收入与国足的表现不相匹配。然而,徐亮的解释却让人感到意外,他指出:税前500万的年薪,扣除个税后到手可能只剩300万,这在顶尖行业中并不算多。
一、500万年薪的“缩水”真相:税后仅300万,能否撑起职业生涯?
徐亮通过详细的计算向球迷展示了国足球员薪资的真实情况。他提到,年收入超过96万的部分需按45%的税率缴税,这意味着500万的薪水扣完个税后,球员的实际收入可能只有200多万,顶天也就300万。这一数据令不少球迷哑口无言,原来“顶薪”在实际到账时已经缩水近六成。更为扎心的是,足球职业生涯相对较短,许多球员在30岁左右就要退役。徐亮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位顶尖球员从18岁踢到33岁,15年职业生涯的税前收入总计7500万,税后大约4500万,平均每年也就300万。
而对比其他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很多高管的年薪都在500万以上,甚至年终奖动辄千万,这样的收入在国足的球员中显得格外寒酸。
二、行业对比:足球顶薪的“低保”现状
徐亮进一步抨击了国足球员的薪资结构,他表示,足球行业的顶薪收入在其他行业中几乎是“低保”水平。他提到,某头部券商的CEO年薪高达2800万,科技公司创始人的股权激励甚至超过10亿,就连一些网红主播在单场带货中的佣金都能破千万。
在中国,能够挣到500万年薪的顶尖足球运动员仅有50人,而其他行业的顶尖人才可能有5000人甚至5万人。更令人心痛的是,很多基层球员的薪资状况极为堪忧,70%的球员月薪不到2万,甚至有不少球员的基本工资仅为5000元,这还不包括比赛奖金,扣除社保后到手收入更是微薄。
三、骂声背后的认知误区:成绩与薪资并不成正比
对于球迷在网络上对国足“高薪低能”的指责,徐亮表示理解,但他认为将薪资与成绩直接挂钩的做法过于偏激。他指出,英超球员的年薪高达上亿,照样在小组赛中出局。而日本J联赛的顶薪也仅为2000万日元(约100万人民币),但他们却能在世界杯上打入16强。
通过数据的对比,徐亮强调了中国足球问题的复杂性。他提到,国足在世预赛失利的那一年,球员的平均年薪为120万,而同期越南球员的年薪仅为15万,这一切都说明了收入高并不是输球的根本原因,青训的断层和联赛的混乱才是根本问题。
如今,徐亮依然在青训一线努力,他常常告诉小球员,踢出来能挣300万,但99%的人会在25岁前被淘汰。当球迷在怒斥国足薪资时,也许应该关注那些在训练场边默默付出的年轻球员,他们的月薪往往只有几千元,面临着更大的职业风险。
综上所述,国足薪资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涉及行业现状、职业生涯和社会认知的复杂话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