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报告,网球人口方面,根据2024年最新调查结果,我国网球人口数量为2518.8388万人,相比2021年ITF(国际网球联合会)报告中我国网球人口数量1967.3497万人,增长了551.4891万人,增长率达28.03%。网球场地方面,从2021年ITF报告的数据来看,我国共拥有网球场地49767片,在全球网球场地数量占比8.6%。2024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拥有网球场地53805片,增长了4038片,增长率达8.12%。广东省在球场、网球人口、培训机构等多项数据上名列前茅,名将王欣瑜2023年收获法网公开赛女双冠军,2024年巴黎奥运会搭档张之臻再夺混双银牌;袁悦去年打出了一波小高潮,世界排名节节攀升;广东省队多名选手通过十五运会资格赛考验获得正赛席位,网球何以在广东如此兴旺发达?

张之臻/王欣瑜收获巴黎奥运会混双银牌创造历史。

中国网球大数据出炉

这是历史上首次官方发布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涵盖网球人口、网球场地、培训机构、运动员、教练员、穿线师、体能师、康复师、网球有关器材生产厂家的全国性数据,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1日。

据介绍,此次大数据统计分析由国内一款知名网球小程序的运营团队来完成,数据经各地网协和体育主管部门确认,可以完整真实反映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网球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广东省、四川省、湖北省、北京市、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为87.8324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5.1799万人,台湾省134.2259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共有网球人口291.2398万人,位居各地首位;紧随其后的四川省219.3660万人、湖北省154.6060万人。

在2021年的ITF公布的报告中,我国网球人口的性别比例相差10个百分点,即男性占总人口的55%,女性占总人口的45%。根据2024年最新调查结果,男女比例更趋平衡,我国网球人口中男性占比53%,女性占比47%,男性与女性比例有所变化,女性网球人口数量增长。

从2021年ITF报告的具体数据来看,我国共拥有网球场地49767片,在全球网球场地数量占比8.6%。根据2024年最新调查数据,我国共拥有网球场地53805片,增长了4038片,增长率达8.12%。

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会网球比赛火爆。

网球场地数量排名前十的省级地区分别是:广东省、四川省、北京市、湖北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1950片,澳门特别行政区115片,台湾省2980片。广东省有6700片网球场,广州和深圳拥有场地数位居省内前两名。

在全国范围内,不仅各省级地区之间在网球场数量上存在差异,按照区域划分也存在差异,所占比例不同,广东省所处的中南地区占比为32%;华东地区紧随其后,占比为25%。

根据2024调查数据,我国共计拥有网球教练员43981名,其中竞技类教练(指为运动员提高提供指导并获得中国网球协会D级以上教练员证书者)17407人,发展类教练(指自身具备一定网球知识和技术,能够为初学者提供指导者,包括E级教练员网球师资、专项毕业生等)26574人。

根据2024年最新调查结果,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登记的运动员共计6313人,男性网球运动员3581人,女性网球运动员2732人。

袁悦在国际赛场屡有不俗表现。

另据统计,未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但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参赛记录的青少年选手共计约50.6万人。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市场化网球培训机构(门店)共计5592家,其中,广东省1463家,是国内各地唯一突破1000家大关的地区。

202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球穿线师约为1668人,网球体能师约为4110人,网球康复师约为4758人。

202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国外网球产业代工生产的企业共计197家,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浙江省,其余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辽宁省。从事国内自主生产网球相关设备设施的企业共计437家,大部分集中在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少部分为其他省份。

第一届青奥会网球女双金牌得主郑赛赛(右)和唐好辰(左)如今都在广东训练、发展。

广东网球何以百年长青?

在中国网球大数据的各项指标中,广东省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网球场数量、网球人口、培训机构等稳居前列。

广东网球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广东是网球运动最早进入中国的地区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广州沙面已经兴建了网球场,这对广东乃至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历经百年的文化沉淀,加上广东地区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适合打网球;另外,广东的经济体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市民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兴建网球场地、缴纳网球培训费、购买先进的网球装备都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仅有硬件设施还是不够的,广东省网球协会做了大量“穿针引线”的工作,在网球运动和社会经济之间搭建了桥梁和超级平台,让网球从一项运动向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正因为此,广东网球在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方面成绩卓然。

2024年,广东省网球协会在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基地挂牌仪式,覆盖了广州、湛江、韶关等地区。在广州麓湖高尔夫俱乐部,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了备战全运会的训练基地;在广州金满贯俱乐部,挂牌设立了金满贯琶洲训练基地。同时,韶关体育中心挂牌成立了青少年网球培训基地。

2024年,广东省网球协会高度重视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分别在广州市、深圳市、江门市、中山市、肇庆市、韶关市等地成功举办了多场裁判员培训,有效提升了广东省网球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执裁能力。

广东省网球协会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网球运动在全省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协会建立了青少年网球培训基地,如广州、湛江、韶关等地的培训基地揭牌成立,旨在发掘和培养网球人才。教练团队由广东省网球协会副主席贺东波领衔,配备专业教练员进行指导,确保培训质量。

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成功举办6站,横跨广州、深圳、佛山、韶关、肇庆等城市,共吸引了3000余名青少年热情参与,为不同年龄段的网球少年提供了竞技舞台。赛事的成功举办孕育了一批能够在全国乃至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的优秀选手,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省网球运动的普及与竞技水平的提升。

2024年,广东省还举办了业余网球巡回赛、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赛马会杯”网球团体赛暨广东省业余网球公开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广网)等赛事,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运会预热,也带动了更多社会热心力量参与网球运动。

此外,广东省网球协会在组建队伍、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运会群众网球比赛中,协会整合社会资源,成功组建广东深大极光网球队,斩获佳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通讯员:省网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