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骨骼发育年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遗传、环境、饮食等,都会对骨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早发育型”、“正常发育型”以及“晚发育型”,而对这三种发育类型我们又可以分的更加细致,根据发育高峰的持续时间长短进一步分为缩短型、正常型以及延长型。

1.早发育型:

缩短型由于其开始发育年龄早,形态、机能和素质起点低,发育期短,提高与改造的幅度小,运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所以,他们仅仅是儿童组的“强者”,很难成才;正常型其特征与缩短型相似,也很难有“输送率”;而延长型的运动员虽然提早开始发育,但他们形态、机能和素质水平起点高,发育持续时间的延长可以弥补早发育的不足,可以最后成才,但在人群中的比例较少。

2.正常发育型:

该类型的儿童少年在体校中比例最高。缩短型由于比一般少年提早成熟,运动能力较早得到体现,容易成为少年组的“强者”;不过,调查发现,该类型的少年运动员,往往由于持续时间的缩短,常常表现为后劲不足。延长型由于持续时间的明显延长,使得形态、机能和素质的“自然增长”明显加大,这样,潜在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十分有利于后天训练的诱导,故成才率最高。由此可见,发育高潮持续时间越长,训练的诱导作用越强,成才的机率就越高。

3. 晚发育型:

开始发育的时间推迟,一般都能具有瘦长的体型(形态生长期的延长),但是,由于比正常型和早发育型推迟进入青春期,势必会造成他们肌肉、内脏系统发育的延迟,干扰或错过了运动能力干预的敏感期,其结果会降低成才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晚发育的个体有时会伴有部分医学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等,在选材时,要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进行细分化的训练,根据他们的发育状况制订针对性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