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56年开始, 这个比赛被正式提上日程。从此以后,除了世界大战,再也没有其他因素阻挡这场水上对决。
在比赛中,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队伍也非常好区分:牛津大学是深蓝队(the "Dark Blues"),剑桥则是浅蓝队(the "Light Blues")
比赛的激烈与知名引起世界关注。牛剑赛艇比赛每年大约会有30万人到泰晤士河两岸观看比赛,收看BBC直播的大约有1000多万人,还有116个国家和地区的5亿观众同步收看卫星转播。这个惊人的数字足以媲美英超、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和F1英国大奖赛。可以想象一下,六七公里的泰晤士河,两岸都是厚厚的人墙,有特地来助威的周围居民也有各国的游客,两旁的酒吧更是挤满了人。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场狂欢。
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能吸引约30万人挤挤挨挨到现场观战
牛剑划船比赛的标语:最强者之争!
男队VS女队
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没有预赛,也没有其他对手,第二就是最后,只有1877年,两队以平局告终。不过,两所大学如果在某一个年度输了,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挽回些许面子,那就是女队的对抗赛。
从2011年开始,两所学校开始承担、支付女队训练的一些费用,基本向男队看齐。2015年,牛津剑桥赛艇女子对抗赛开始在BBC直播,并且比赛在同一天的相同赛道举行。和男队基本胶着的胜负关系(到2017年剑桥82:80领先)相比,剑桥女队到2015年,总成绩以41:29占优,今年是女队第73次交手。
剑桥女队队员在获胜后庆祝
相爱VS相杀
赛艇是非常讲究团队配合的一个体育项目,8个人划桨,要求整齐一致,这就需要大量枯燥、重复的训练,并且无论寒暑都如此。入选校队的艇手,是一个极大的荣耀。他们既是超级学霸,也是体坛精英。
无疑,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相杀”的关系,为了挑战,或者迎接挑战,在强大的学业压力下,所有选手的训练就显得更加辛苦。他们要保证每天6点起床,每周训练 4 次,包括下水训练、力量训练以及强度极大的体适能训练,以应对学期中频繁的比赛。
两校学生的专业水准则有目共睹,比如乔尼和格莱格·希尔两人双双获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金牌!
然而,冠军的甘甜是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在训练中,在比赛中,队员们肯定也有过纠结,也想到过放弃,但最终让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挑战精神。
也因为这种“相杀”,却让他们“相爱”。两所大学,彼此成全了对方,成就了英国大学的人文情怀和精英文化。他们如同绝代双骄,双峰并立。泰晤士河上的赛艇对抗,其实也是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竞争的缩影和写照。从这个意义上,他们都要感谢对方。一个强大的对手,才成就一个完美的自己。
▼
联系我们:
点击下列文字,了解相关课程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