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冰场,灯光刺破寒意,肖金秋弯腰系紧冰鞋,呼出的白雾在护具上凝成霜花。这是市青年冰球联赛半决赛现场,17岁的他攥紧球杆,耳边回荡着教练的吼声:“记住!冰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一记绝杀背后的300天
去年秋天,肖金秋还在替补席搓着冻僵的手指。主力前锋受伤后,这个总被嘲笑“像竹竿”的少年突然被推上锋线。每天加练2小时射门,他的右肩贴满膏药,冰刀在练习场划出深浅不一的弧线。“那小子把冰场当书房了。”更衣室里,队长指着肖金秋磨破的护膝笑道。
决赛第三节比分2:2时,对方防守像铁壁般压来。肖金秋突然变向,冰刀在蓝线急停溅起碎冰,反手将球挑过守门员手套——全场沸腾的刹那,他撞上围栏,却看见记分牌跳动的数字。队友们堆成的人山下,冰粒混着泪水渗进球衣。
- 冰刀哲学:“最滑的不是冰面,是骄傲。”肖金秋赛后擦拭冰刀时说。这支二手球杆是父亲用半个月工资买的,握把处缠着褪色的电工胶布。
- 团队暗号:每次暂停,队员们会碰拳喊“冻梨”——取自东北老家冬天屋檐下的冰溜子,寓意越冷越硬气。
颁奖台镁光灯亮起时,肖金秋偷偷把奖牌塞给了门将老吴。这个总替他挡下重击的壮汉愣住片刻,突然用头盔狠狠磕他额头:“臭小子!”冰场顶棚的积雪被欢呼震落,像一场迟到的青春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