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他说完以后,常教练一脚就上去了。杨皓然当时就一激灵,话也没说,就上场了。“一脚”之后,杨皓然有如神助,在第二阶段打出20枪211.7环的佳绩,平均每枪接近10.6环。决赛中,杨皓然依然发挥稳定,最终摘得了个人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关键时刻踹一脚”几乎成了常静春过去43年执教的一个秘诀。2000年奥运会,蔡亚林为中国步枪拿到了第一枚奥运金牌,备战时也是靠着被教练踹一脚夺冠的,2004年奥运冠军朱启南也是如此。
据常静春回忆,自己这些弟子中唯独没踹过李杰(2004年奥运会气步枪项目银牌获得者),“方方面面的表现都特别好,没机会踹。”李杰后来一直跟他“抱怨”,“您踹谁谁拿冠军,就是不踹我,所以我只能拿银牌了……”
02
弟子成才,是我一生最成功的事
也许在训练方面,常静春是严厉的,但队员们心里都明白,没有这样的严厉,就没有顶尖的成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常静春就开始做步枪教练了。在他刚刚当男子步枪教练的时候,这个项目还是欧美选手的天下。
“每次参加国际比赛,手枪等项目都拿好多冠军回来,男子步枪项目却连资格赛都进不去。
1997年12月6日,常静春任职国家队男子步枪项目主教练。面对落后局面,他暗下决心,“一定把队伍带出个样来”。
通过大量研讨,扎实训练,在国家队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下,常静春带领队员们一步一步地提升着水平。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他们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在那届奥运会上夺冠的蔡亚林,由此成为中国男子步枪的标志性人物。常静春说:“这个金牌对中国男子步枪来说确实振奋人心,是中国男子步枪翻身、从幕后逐步走向辉煌的非常关键的一次比赛。”
以悉尼奥运会为标志,中国男子步枪一跃成为射击项目的热门夺金点,“弱项”变成了“强项”。在那之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常静春的弟子朱启南、李杰包揽了男子步枪项目金、银牌。从资格赛到决赛,两人一路领先,没有给对手一点机会。
也是以悉尼奥运会为起点,中国男子步枪的人才储备就没有再中断过,从蔡亚林到朱启南,再到杨皓然,中国队一直有队员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总结自己40余年的教练生涯,常静春也非常感慨:“这些有情有义的弟子们是我最大的财富,把他们培养成才就是我这一生最成功的事情。”
▼ 猜你想看 ▼
UTMB悼念梁晶和522遇难者,庄主创下第四冠传奇 自掏腰包,重返跳高! 在阿富汗跑一场马拉松是什么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